他山之石

/郭立昌

古云: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。」聯合國第26屆氣候高峰會(COP 26)甫在英國格拉斯哥落幕,全世界199個經濟體都動了起來,似乎只剩海島當局還在狀況外;我們往昔在APEC倡議以「植物」發展新興科技材料,普獲接受,而「替換原料」的決議等於現有污染型產業皆將被淘汰這是暴風雨來襲,肯定有事。我們倡議的「TES」被國際能源署詮釋為「總能源供應量(Total Energy Supply);大陸朋友稱之為「智能電力體系(Transmart Electricity System),美國朋友稱「eStore」為儲能器(Energy Storage)和全球電力互聯網的接駁電站(Electricity Store)

1969年,全球電子公司藍約翰董事長告訴我說:「真空管決議被淘汰,我們要迎接撞擊了!」許多的鄉親都不相信這回事,皆死狀甚慘。1967-1968年平均每月有兩萬美元盈利,瞬間變成零。那一年,蔣介石也莫名其妙地下達「禁麻令」,勒令私人油行停業,更是哀嚎遍野。幸好,當時我的工廠開銷很小,加上有幾家來台灣發展新產品的日商企業,光替他們開發新產品就賺了120萬元,那時鹽行的土地壹坪才新台幣100夠買1萬多坪。如今2021年,世界將在「原料轉換」期間面臨殞石撞擊的情況,但願國際孤兒不要放棄自己。

相對於海島的不動如山,猶如置身於三界火宅,與我年紀相仿的大陸朋友則紛紛發聲,提出他們的看法。像美國前國務卿凱瑞(John Kerry)表示:「2035年停止燃煤。」大陸代表隨即附議,並且說:「我們在2026年開始減煤,2030年停煤。」進而有專家提出具體作法,以期在2035年達到人均所得2.2~2.5萬美元,GDP總量30多兆美元的冠軍經濟體。特別的是「參與世界規則的制定」這個方向;根據《巴黎協定》於2017年成立「NGFS(綠色金融體系網絡),除了秘書處設立在巴黎之外,NGFS成立了五個工作機構,分別由中國、新加坡、英國、德國和國際貨幣基金會(IMF)負責,中國負責「研究(Research)以掌握第一手資訊,也參與世界規則的制定因為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不信氣候變遷這一套,美國居然放棄掉大好機會。

即使大陸面臨嚴重的人口問題,例如老齡化和少子化,年輕人不婚不生,但是1950年代生的有志之士仍然勾勒出2035年的願景。繼北京大學的林毅夫之後,前重慶市長黃奇帆也在上海復旦大學提出他的看法。復旦大學首席經濟學院論壇,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及路徑(新階段新觀念新格局),黃說:「202111月公布的十四五計畫,到2035最關鍵的15年走向冠軍經濟體。」他認為透過雙循環經濟,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,預計到2030年可能四億高收入人群會翻倍成為8億,6億低收入者減半增加中產階級的同時,也減少低收入戶的數量。

首先,他提出「五個途徑」。1949年解放後,以穩定為主,到了1979年改革開放;1980年初到201211月十八大,兩頭在外運用「國際市場和資源」,促成大陸整個脫胎換骨,大進大步快速發展為世界工廠;不過,自從2017年美中貿易戰以來,兩頭在外的條件越來越不可靠,所以從現在起到2025年,必須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」,發展「內循環」為主體的雙循環經濟,提升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準,同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。

其次,就是「五個變化」:

1.能源和糧食自主自立,工業及應用技術自立自強;

2.國民經濟從依賴國際,到以國內為主:由出口佔GDP65%到去年降至32%,應繼續降至25%,依靠內需以促進經濟成長。

3.營造高標準的市場體系以前靠政府,現在和未來靠市場調控;

4.國家產業鏈:強鏈靠國內,零部件70-80%在國內製造,高科技在國內形成聚落,成品銷至全世界。

5.國內可支配收入佔GDP 42%升高至「50%」,預計到2035年,中等收入群體將增至8億,刺激內循環。(減少低收入戶的同時,增加中產階級)

第三,「五個新戰略」:(多層次開發,加強發展的力道)

1.從出口為導向改為「鼓勵進口」;

2.鼓勵「中資走出去」,投資各國以延伸國力;

3.沿海發達城市率先「開放」,再進入內地,促進東西南北中同步提升;

4.從工業/建築/商業到「寬領域」,促使金融/貿易全方位開放;

5重點(要素)流量開放,市場開放,進而「參與世界規則的制定」,走向世界超強經濟體。

第四,「能源」的戰略機遇。

大目標設定為,2060年達到零碳排放。這期間必須促使能源「結構性的變化」,目前80%的能源產生80多億噸的碳排放,企業和家庭產生20多億噸碳排放;所以調整至「清潔能源」的發展,刻不容緩。具體作法是,用電力生產,工業生產去碳化、家庭電力化。「上百萬億」清潔能源的投資,將刺激新經濟發展。而且,堅決節能減排,碳捕獲和固氮,碳中和佔世界GDP17%碳中和提升國民的素質,也提升國民經濟的質量。「煤炭」是世界消耗最多的礦石,從源頭減量/減排,期望單位能耗到2035年趕上世界水平,2050年趕上先進國家水平。改善國民經濟工藝流程,改良生產工藝技術,達到減排的目標。鼓勵「廢品回收以形成循環經濟。碳減排,還能提升中國的地位。

能源帶來新機遇。約250年前瓦特發明蒸汽機,1776商業化,啟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,英國成為日不落超級強權。約120年前亨利福特發明汽油內燃機,1903商業化,啟動第二次工業革命,美國成為超級強權。

第三次能源革命將由中國引領:

1.發展清潔能源設備:風能/太陽能市佔率世界第一;

2.過去美國投入PV(光伏)發展清潔設備, 60%零部件是中國供應的;

3.清潔能:50%電動車是中國製的,電池世界市場佔有率70%

4.終端消費:上萬公里供應清潔能源,輸送超高壓直流電網,智能電網中國第一;發展洲際間電力互聯網及電站;直流輸配電系統建立在交直流電力設備全球電力互聯網,創造每年「幾萬億元」的收入。

第五,降低「城市化」的依賴。過去50%的經濟成長是靠城市化促成的。

1980年的城市人口為1.8億;

2021年的城市人口有9億多人;

1990年一年新建1千多萬平方米的房子;

2000年一年新建1億多平方米的房子;

2010年一年新建10億多平方米的房子;

2017年峻工17億平方米的房子;

這兩年沒有增長,會漸漸降低到折舊平衡。如今64.5%的城市化率,是歐美75%的程度;城市化已經到頂,接近尾聲,將來是發展新興農業的時代。中國有最完整的戶籍制度,可以看出老齡化和少子化是必須面對的問題。

第六,「基礎建設」方面:

高速公路有16萬公里;

鐵路也都已經更新;

高速鐵路有3.5萬公里;

輕軌是世界之最。

善於運用這些基礎建設,使經濟發展百分之五十倚靠城市化,降至10%—逐步慢倚靠城市群和城市圈。開發產業結構的內在功能,提升內含質量效益。提升教育/衛生/文化,促使型態變化到功能變化。

第七,「科技創新」是發展的原動力。過去以「外循環」為主,引進技術和資金,科研開發卻存在著問題;必須改變科研方向:

1.原始創新(源頭創新):雖然投資力度世界第二,欠缺「無中生有」的能力;

2.增加「0→1」的獎勵措施和研發經費,中國5-6%,應增至先進國家20%的水平;

3.研發成果轉化:提高轉化度,中央已經反復提出「中國的發明量佔10%,其中40%轉實物就大於孵化器。」有研究機構指出,缺少資本市場支持新創版,今後要加強資本市場的支持,促使「1→100」,就能培養出獨角獸。

第八,分階段實現「共同富裕」。過去40年的努力,發展到小康社會,如今要邁向共同富裕。維持社會主義的本質,分階段實現,不是一步到位:「1.把餅做大,2.把餅分好。」一定要把餅做大,縮小三大差別:「企業、城鄉、貧富」,不是一刀切的富裕,而是分次分配:「一次分配:效率+公平,二次分配:公平+效率,三次分配:道義/風格/自願」,各得其所到共同富裕。進行結構性制度改變,合理的體系;到2030年可能四億高收入人群會翻倍成為8億,6億低收入者減半。推動內循環使消費動力大為提升。謹守「五個戰略」,瞄準目標2035年人均所得2.5萬美元,GDP總量超過30萬億美元晉身於中高收入國家;發達國家有11億人中高收入,中國加入後達25億人。三大提升:「1.理論自信,2.道路自信,3.制度自信。」大大改善世界與中國和諧相處。

以上八點是1952年生的黃奇帆先生在復旦大學演講提出的見解,與日前也是1952年生的林毅夫提出的,都是「邁向2035年願景」。黃奇帆曾經擔任重慶市長(2010~2016),現為國際金融論壇(IFF)主席。古云: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。」即使中國現在面臨許多的問題除了外部的美中對抗,內部有「內卷、躺平」主張,但是仍有人提出具體的作法,以供國家發展之參考。對比台灣的情形,其實23百多萬人居住的3.6萬平方公里海島,反而容易地多;台灣只要繼續適應全球經濟發展方向例如國際重大會議決議「替換污染原料」,大陸都已經廣植「戰略植物」進行相關應用的研究與開發,海島當局卻仍抱著蔣介石的神主牌不放。台灣只需掌握其中的「能源的戰略機遇」,轉變態度為積極與世界潮流接軌,誠如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生前所言:「那廢耕的十幾萬公頃土地拿來種物件。」研發生物基的新興科技產品,建立創新產業,幾十萬億美元的商機就會源源湧入。

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,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。

相關連結:

美國發明專利(Linda Din Invention)

https://patents.google.com/patent/US6304796 (VAM)

https://patents.google.com/patent/US20030197061 (Shopping System)

http://plckbooks.blogspot.com/2018/08/k-horn-science-inc.html (K-Horn Science Inc.的由來)

http://plckbooks.blogspot.com/2018/08/blog-post_20.html (社會責任宣言)

https://wtgtintwn.blogspot.com/2018/07/blog-post.html (微型發電機)

https://pkoldstory.blogspot.com/2019/01/blog-post.html (郭立昌論醣烴之爭)

https://plckbooks.blogspot.com/2020/03/blog-post.html (從精密工業到微奈米科技)

https://klcpcm.blogspot.com/2020/07/blog-post.html (動力晶片的發明)

https://ldinvention.blogspot.com/2020/10/blog-post.html (丁玲虹發明的非現金交易制度)

https://wtgtintwn.blogspot.com/2021/03/325.html (會說話的芭比)

https://iotbyksi.blogspot.com/2021/04/bpc.html (PCM Micro Generator)

https://pkpreaching.blogspot.com/2021/05/pm.html (空氣有毒)

https://pklchealth.blogspot.com/2021/09/915.html (保護海馬體--Hippocapus)

https://pkpreaching.blogspot.com/2021/09/923.html (神奇的植物)

https://pkoldstory.blogspot.com/2021/09/928.html (植物的零污染經濟)

https://pkpreaching.blogspot.com/2021/10/1004.html (莊子的生物觀)

https://pkpreaching.blogspot.com/2021/10/1017.html (愛迪生,Thomas Edison)

https://ldinbooks.blogspot.com/2021/10/1021.html (丁玲虹與TES倡議)

https://epforworld.blogspot.com/2021/11/1101.html  (UN氣候峰會開鑼)

https://lindadin90.blogspot.com/2021/11/1101.html (全球通路-TES)

https://pkpreaching.blogspot.com/2021/11/1107.html (福特與大豆)

https://pkecoep.blogspot.com/2021/11/cop26.html (主席聯合聲明COP 26)

https://pkwgt.blogspot.com/2021/11/2035.html (邁向2035)

https://pkecoep.blogspot.com/2021/11/1112.html (聯合國氣候峰會結論)

https://pkwgt.blogspot.com/2021/11/1116.html (01)

https://pkwgt.blogspot.com/2021/11/tes.html  (TES投資計畫)

https://wtgtintwn.blogspot.com/2021/11/1125.html (衣服哲學)

https://pkecoep.blogspot.com/2021/11/1129.html (清潔能源)

https://pkpreaching.blogspot.com/2021/12/1204.html (安德森雨刷)

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李登輝最想做的重大建設

華爾街

練習呼吸